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资讯新闻 > 正文
    
联合化工等伪“高新”揭秘:忽悠股民忽悠监管层?
2012-06-13 08:36:21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上市公司的科研实力直接影响其投资价值,而上市公司专利造假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仅今年5月,就有13家上市或正在申请上市的企业被指是“伪高新”。

国家颁发高新资质的目的本是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创新,使企业少交税多研发,倘若一些公司把高新资质当作上市和避税的工具,而抛弃了科研创新的初衷,那么这种高新资质不要也罢。

现象:高新资质唾手可得中介机构一站式服务

企业申请高新资质,一般需要满足6个条件,其中自主知识产权、科研人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高科技产品占所有收入比重超60%是重点考核的指标,要想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至少要满足上述4个条件。

因为拥有高新资质可以享受15%所得税率,因此很多企业千方百计想要取得该资质。

一券商人士对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很多企业把其他费用也划入研发费用,让研发费用“增肥”,同时又把生产部分用以外包处理,以此减少员工基数增大科研人员比重,甚至还有些企业通过私人关系去获取该资质。

与此同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些中介机构称可以做到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一站式服务。

北京某咨询公司官方网站就给出其为一家科技公司申请高新技术资质的案例。

本来这家科技公司产品单一,无知识产权,而且近三年研发少、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也不理想,但是该咨询公司在四个月内就把这家科技公司运作成为了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甚至还有一中介机构宣传称,只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名称,告知行业领域,就可以做自主知识产权登记,在3-10天内就可以办出著作权证。

就这样,原本用于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高新资质,在中介机构帮助下变得唾手可得,也变成了某些企业偷税漏税的作案工具,而且操作起来名正言顺。

这种情况在上市公司更是明显。有些上市公司明明研发人员占全体职工比重不达标、或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不达标,还是能够持续申请到高新资质。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证券部主任郎艳飞律师对中国资本证券网透露,企业申请高新资质是需要审计报告的,而一些普通的审计机构的审计师不负责,因此给企业申请高新资质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