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普通文章 > 正文
    
“毒校服”事件再敲监管警钟
2013-02-21 15:53:57 来源:中国妇女报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发生在上海的“毒校服”事件。中小学生日常穿着的校服竟然有致癌风险,令人惊愕之余也让人联想到之前发生的“有毒营养餐”等事件,为何事关孩子身体健康的产品却一再被查出暗藏杀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显然,事情必须追本溯源,而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查出问题便没了下文。

纵观整个“致癌校服”事件,最让人诧异的是,生产校服的欧霞时装有限公司并非校服抽检黑榜上的新面孔,从2009年至今,这家所生产的校服已4次被检测出不合格,连续3年位于不合格名单中,但始终没有引起重视,仍被各校选为本校的校服供应者。而上海质监部门去年公布的2012年度上海学生服装质量抽检结果更显示,校服合格率不足五成,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低。那么,屡上质量黑榜的企业为何还在生产供货?校服的质量究竟由谁来把关?这当中暴露出的是整个校服生产、销售和采购链条上的一连串问题。

首先,校服生产厂家并没有统一的准入门槛,对于校服的生产过程也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对于此次“毒校服”事件,上海质监局的说法是,上海的校服生产企业并没有明确准入机制,服装厂都可以生产校服。质监部门只能“摸索抽查”。

而当校服出现质量问题以后,相关部门的处理方式同样令人遗憾。据称,对于不合格校服的一般质量问题以企业整改为主,由于校服不在国家强制召回的产品范围,出了问题也只能要求企业自主召回。对于多次出现质量问题的校服生产企业,质监部门才会依法督促企业完成整改,同时将相关情况通报教育部门。而这一过程很可能是质监部门通报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再通报学校,最终变成哪一层都知道有问题,但哪一层都无视问题,哪一层都不承担把关的责任。于是,上了不合格黑榜的企业“整改”后照样继续生产,有质量问题的校服照样穿到学生的身上。如果这次不是查出了致癌有毒物,不是事情闹大了,很可能又是一次不了了之。

此外,除了监管存在软肋,事件背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也值得深挖。此前发生的许多学生食品安全事故都有例在先,一些厂商为了利益,不惜对教育部门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进行贿赂甚至提供利益分成,各方为了攫取利益内外联手,不惜降低成本,以次充好,将劣质产品供给学生。在毒校服事件中,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把关义务是很明确的,本应以学生利益为本,为广大学生站好岗,但为何在选择与监督校服生产商方面出现了如此重大的过错?这一问题应当深究。如果存在隐藏的腐败利益链条则决不应当放过,该追责的一定要追责到底。

学生用品是一块大蛋糕,可观的利益必然引来众多逐利者,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对这一领域显然应该有更严格的监管。“毒校服”事件再一次警示我们,事关孩子健康的食品、服装等产品必须建立纳入统一的,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中,对生产企业要实行许可证制度,提高准入门槛;质监等部门要经常检查,并及时公布问题厂家名单,实行不合格淘汰制度;教育部门和学校则要健全公开采购制度,强制采取公开招标手段,将各校分散的黑箱采购转变为统一的阳光采购,严厉打击采购过程中的腐败行为。这样,才能让保证孩子们吃到嘴里,穿在身上的都是合格的产品。(姚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