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欺诈商城里也卖假货 网购小心别被钓鱼
2012-07-17 10:16:12 来源:BCP中国商务信用平台
2012年7月上旬,由BCP信用投诉中心发布的半年投诉情况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有近7成网民遭遇了钓鱼网站、诈骗网站或者消费欺诈。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监管部门、网络平台都出台了种种认证和备案措施,但这些举措却很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

2012年7月上旬,由BCP信用投诉中心发布的半年投诉情况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有近7成网民遭遇了钓鱼网站、诈骗网站或者消费欺诈。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监管部门、网络平台都出台了种种认证和备案措施,但这些举措却很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

诈骗网站:

瞎编网警备案编号、ICP许可证号

点击一个网站,页面设计清新靓丽,还挂着客服窗口,可以直接咨询对话,最重要的是,在页面的下方,赫然显示出网警备案编号、ICP许可证号,以及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110报警服务的徽章和链接,让人对网站的合法性信以为真,但一查才得知,编号、证号都是假的,链接虽然能直通监管部门网站,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网站的合法性。

严先生是一名网店店主,为了追求业绩,他想用非正常的手段增加网店的信誉。他通过在网上搜寻,找到了一家有偿“刷信誉”的网站,该网站号称要预付刷钻费用,不成功就退钱,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能当面给钱,严先生看到网站下方有种种认证和报警链接,看到是南宁的网站,心想对方也不会逃到哪里去,就付了4000元款项。

没想到,对方拿了钱就人间蒸发。严先生才认真查询起该网站的网警备案编号、ICP许可证号,发现这个证号根本就不存在,想到自己连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都一无所知,想要追款难于登天,只好自认倒霉。

教训: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多而杂乱,有些说白了就是花钱就能获得所谓的认证,常常是一个网站下方挂了数个“信用认证”、“网信认证”、“诚信商家”、“可信网站”等等名目的认证。这一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认证不一定权威,权威认证不一定真实。另外,网络诈骗往往黑吃黑,打出有偿监听电话、远程卫星定位、网店刷钻等等。因此,想打“擦边球”的网民,还是不要产生这类的想法为好。

消费欺诈:

商城里也卖假货

某商城是国内最大的B2C(企业对个人)的电子商务平台,但凡入驻的商家,需要有公司注册资质。正因为如此,该平台对外宣称入驻卖家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货,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接受买家的监督和淘宝的监督。尽管打了包票,但是仍有入驻的商家在兜售假货。

近日,市民刘先生想在该网络商城上购买一个行李箱。刘先生回忆道:“之所以在上面买,就冲着商城三大项保障中,有一项是‘100%正品保障’。我相中了一个品牌的行李箱,有两家商城在卖,看起来款式相当,其中一家比另外一家便宜两成,我本来想买便宜的那家。但我注意到,有一家是有防伪编码的,而便宜的那家承认自己没有防伪,但是‘质量不会比网上同品牌同价位的差’——一听到卖家说这样的话,我马上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看了箱子的细节图,发现便宜的那家箱子上没有品牌标示,保修期也短,款式也有出入,吓得我不敢买了。”

最后,刘先生感慨,电子商务平台号称全网100%正品,但无意中却“助纣为虐”,为售假者添置了骗人的“画皮”,很多时候纵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很难去辨识真假。

教训:近日,南宁警方查处了一个售假的窝点,该窝点在一个号称全网100%正品的网络商城上开店,专门售卖韩国的假冒化妆品,此类案例不一而足。在国外,B2C电子商务平台都有正规的供货渠道,严格的认证,“B2C”也正为正品的代名词,但是在我国现在的网络环境下,却成了被念歪的经。

钓鱼网站:

“正常管道”也有假

“喂,是刚在我家店铺买手机的李小姐吗?和你说个事,你要的那件货只剩样品了,你看要不换别款或给你优惠些,上线来我发你链接再挑挑如何?”电话里,卖家热情地说到。李小姐没多想,登录电子商务网站专属的通讯工具,接着点击了卖家给她发的木马链接,并且按照提示付款。不久,李小姐发现钱已经全都被转走了。

“是通过专属通讯工具的,支付页面也和平常没差别,本以为没事,没想到还是上当了。建议大家吸取我的教训,在购买过程中,买家和卖家充分沟通非常必要,要通过电话最终确认。不过,买家不要从别人提供的网址链接进入购买,要自己从正规的渠道点击进去。”李小姐后悔地说。

BCP信用投诉中心半年投诉分析指出:钓鱼网站,指的是以仿正规知名网站为仿冒对象,比如淘宝网、腾讯网、新浪微博等;普通网民仅靠观察、比对网页内容基本无法区分;多以中奖、低价、特惠为由头;主要通过搜索、即时通讯、邮件、微博等平台传播;目的旨在骗取网民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或钱财。

教训:不光是骗子发来的假链接,就连自己搜索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假网站。不少网民已经习惯将“百度”、“谷歌”上排在第一位的搜索结果,当成“官网”,点击进去一看,样子确实与之前登录的官网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价格便宜了很多,其中就潜藏很大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