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8·15”电商价格大战,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有关人士昨天表示,初步查明上述三方及其旗下网上商城涉嫌价格欺诈。
“如果一个人都是光辉的形象,没有缺点瑕疵的话,这个人一定是个骗子。我一定有很多缺点……”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不久前的这段回应“提前”做了“自我批评”。尽管他说自己不Care(在意)外界争议,但公众也很Care京东的道歉诚意。【微专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罚欺诈电商?】
昨天,京东就“8·15价格战”发布致歉声明,但这是通过“发布京东”(京东商城官方权威信息发布)这一微博认证账号发布的,相比“京东商城”这个拥有190多万粉丝的微博认证账号,截至发稿前“发布京东”仅拥有400多名粉丝。这也引来公众对于京东刻意低调道歉的质疑。
一名发改委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发改委目前已派了4个工作组,分别对京东、苏宁易购、国美,以及反映相关情况的一淘网进行派驻调查。
调查发现,上述参与价格战的三家厂商主要在三方面涉嫌价格欺诈:促销价高于原价、未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用独家销售的产品进行比价等。而一淘网也存在部分数据失实的问题。
调查
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发改委目前已按法定程序约谈了三家实际参与价格战的电商,并已明确提出了整改要求。
按照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商品原价是在促销前7日内产品交易的最低价格,而如果实际的促销价高于之前7日内交易的最低价则涉嫌虚假促销。
调查发现,京东商城有部分商品品种并未达到其承诺的零毛利。另据媒体报道,相关部门抽查京东的15种产品显示,这些产品的毛利率最低达4%,最高达22.43%,即使促销后最高的毛利率也达到10%。
此外还存在的虚假现象是,有的电商承诺低价出售商品,但在网店上却标明无货,而调查结果显示商家仓库实际有存货。另一个涉嫌虚假促销的表现是,有的电商促销的产品是独家经营,其他商家根本没有,因此也无从比较其此前承诺价格究竟是否为最低价。
按照2010年修订实施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发改委的调查并不意外,此前不论京东还是国美、苏宁,在价格战中把话说得太满,循环往复的比价竞争,最低价的承诺谁都无法保证,而且发改委有权对于价格欺诈进行调查和罚款,以此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发改委的调查主要目的在于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对企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阿拉木斯说。
透支诚信
8月14日,刘强东以一条条微博挑起了价格战,几乎句句针对苏宁。他同时承诺,从15日9时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价格都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
很快,苏宁、国美纷纷应战。
但与其豪言壮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限的降价幅度以及百余种商品价格的不降反升。据一淘网监测的8月16日全网涨价大家电商品数据,各家在宣布价格战以后,全网有超过13900件商品的价格开始上涨,平均涨幅在0.74%,价格平均上涨22元。
值得关注的是,昨天有媒体援引发改委有关人员的话表示,一淘网的数据为调查电商大战提供了帮助,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一淘网的一些数据存在失实的问题。
一淘网的回应是,其拥有来自于5000家购物网站,超过10亿的商品数据,“我们将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继续提升我们的数据抓取和分析能力。欢迎相关部门、媒体及网友继续对一淘比价进行体验与监督。”
这场被称作“无底线”的价格战最后被证明“只打雷不下雨”。而不少缺货断供的商品也引发用户的质疑。从整体看,电视、冰箱、空调等榜单中,有相当数量的商品缺货。
昨日,一家电商网站负责人表示,欢迎政府监管部门介入规范电商行业秩序。他指出,价格战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会长期存在,但价格战的目的不应是博眼球、做噱头,此外,光靠价格战的商业模式无法持续。
他称,单纯的自营模式无法盈利,必须是多元化的商品组合,如亚马逊的开放平台+数字发行+云服务的盈利模式。他建议业内的电子商务企业多关注商业模式的健康性和消费者最终价值,提高竞争的门槛和技术含量。
轰轰烈烈的价格促销本以为可以透支消费者的钱袋,事实却是透支了电商企业的信誉。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对本报记者表示,喧嚣一时的电商价格战充其量是口水战,因为真正低价的产品并没有出场。
“一个公司要打价格战不是看公司现金有多充足,更重要的是要看制造商能否提供充足的子弹。目前家电连锁企业拥有庞大的线下体系,制造商不会为了配合极小规模的电商企业打价格战而牺牲庞大的线下体系,这从根本上就抑制了电商价格战的发生。”罗清启说。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商业诚信更是交易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批又一批的企业依靠电子商务获得了可观的利益。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诚信问题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桎梏。
BCP信用投诉中心的数据显示,经过第三方的BCP信用认证的网站投诉量过去6个月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解决满意度率近100%;调查显示,65%消费者的优先选择有第三方认证监督的网站购物。对于网站看似被第三方机构监管,其实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透明宣传。
- 【博客】男子被短信诈骗迁怒银行 起诉求赔遭拒 2012/03/28
- 电商价格战反思录 十问“苏东大战” 2012/08/20
- 6000万美元:苹果傲慢的代价 2012/07/09
- 维权知识:揭秘二手车诈骗伎俩 2011/09/05
- 高朋事件显团购诚信乱象 电商行业规范或将出台 2011/05/25
- 加强诚信建设让“网络寄居蟹”告别灰色地带 2012/06/11
- 几经风雨 谁是电商圈儿最后的“剩女”? 2011/06/07
- 用户体验将是电子商务的首要 2012/01/18
- BCP提醒:网购需提高甄别能力 2011/12/09
- 淘宝暴动加剧电商洗牌 返利网直面“纠结”的诚信 2011/10/18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
- 电商跨界容易越界难 行业亟需信用“无...
- 童装行业问题多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 电商618血战拼价格难觅“又一春”
- “寿衣门”呼吁网购评价体系亟待重建
- 共建诚信家园 同铸食药安全
- BCP携认证网站参展2012网购会
- 第二届北京电商大讲堂:“服装电商的蓝...
- 2011开启诚信新纪元(新年特刊)
- 广东国际电子商务信用服务平台岁末上线
- 河北推行电商企业信用评级
- 淘宝出新规 难料后院起火
- BCP携认证会员组团参展网博会
- BCP信用3.15专题
- 医药健康领域 信用动态监督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