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工信部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目前网上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恶意欺诈、违法犯罪等问题不断发生,网络交易纠纷处理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要求“十二五”期间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开发利用合同履约等信用信息资源,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展商务信用评估,为交易当事人提供信用服务。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目标,交易金额突破18万亿元。
行业监管 政出多头电商无所适从
2011年,尽管国务院“三定”方案确定由工信部“指导协调电子商务发展”,但商务部于2011年6月组建了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负责电子商务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从去年以来,有关部门较为密集地发布了一系列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文件。“涉及的监管部门众多,政策频出却让企业无所适从”,这是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自去年起远赴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摸底电商发展状况后的最大感受。
专家认为,我国电子商务监管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仅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准入及无照经营等违反电子商务主体登记管理法规的行为进行规制,公安部门只负责预防、侦查、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信息产业部门则主要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以及电信与信息服务市场进行监管。多头管理现象不仅造成了监管的重叠,还产生了监管的真空地带。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没有能力从全局的角度规划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电商企业表示:“实际上,我们经常被各部门召集去开会,咨询意见、讨论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但最终出台的相关规划或指导意见,都像在唱高调,未见任何具体的扶持政策,难免令人灰心失望。”此外,企业人士也普遍反映,行业“婆婆”多,企业不知道到底要听谁的。“其实我们很希望明确自己的归属,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某一项规定或规划上,不用多头应付。”
市场秩序 诚信体系缺失全靠自律
业内人士认为,各部委最终协调意见不一致,在一些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可能是规划未能联合发布的原因。据了解,商务部在去年10月就发布了《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更侧重于网络购物和流通信息化管理。而工信部下发的这份规划侧重从企业层面优化电子发展环境,旨在推动电子商务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民建中央在今年“两会”上也提议,建议在商务部的电子商务司下组建电子商务信用协调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公安、税务等部门派人员参加。协调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信息产业部门、税务等多部门在内的联动机制,全方位把握和构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2011年,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制定的我国首个《电子商务信用认证规则》率先在全国展开电商企业信用认证工作,采用了一整套“简洁而严格的认证程序”来保证认证结果的公正性,并通过信用等级、信用额度、动态调整考核系数,共同开展团购网站的信用档案建设工作,通过第三方的信用认证机构的加入,为消费者和商家来鉴别电子商务网站真伪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避免被山寨网站蒙蔽。最大限度地来保护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免受侵害。
- 网络购物掀起第四次零售革命 2012/06/04
- 网购评价体系需第三方机构监督 2012/06/19
- 网购评价体系需第三方信用机构来把关 2012/06/08
- 我国商务信用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 2012/06/04
- 别让“触电”变鸡肋 传统企业的电商创新之路 2012/06/12
- 电商大打价格战 诚信建设勿偏废 2012/06/12
- 谈B2C鞋企赢利难处 2012/06/04
- 传统企业电商如何自建团队完全自营 2012/04/24
- 天猫当红娘:推电商服务平台电商管家 2012/06/18
- 电商混战或将有法可依 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