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两年前就已经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二,在全球制造业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制造型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机会进行转型?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10中型企业高峰论坛上,IBM公司介绍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三个模式:企业赢利模式转型、企业定位模式转型、企业运营模式转型。IBM公司称,从三个模式切入将能帮助中国制造型企业在全球化制造业转型中赢得先机。
目前中国制造业产业规模巨大,但大多数企业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多等问题,处在附加价值最低的环节,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有限。中国制造型企业需要尽快改变被动的局面,尽快进行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两化融合,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从内在需要到国家重视、到产业环境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加速转型。
IBM认为,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三个重点模式来进行转型:一是企业赢利模式的转型,就是通过改变产品的价值和定价策略来创造收益。目前普遍受企业认可的是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以及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转型。二是企业定位的转型,即或者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或者从OEM升级为ODM甚至是自主品牌。目前比较受广大企业认同的是从OEM、ODM转型为自主品牌,以及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三是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即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目前比较受企业认可的是单工厂变为多地点工厂运作以及制造外包等。
应该说,除了企业赢利模式、定位、运营模式三个方向的转型能更快见效外,信息化也是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IBM最近联合相关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在中国已经有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信息化能够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还有32%的企业已经认为信息化是实现转型的必要条件。而制造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重点应用的信息技术排在前五位的是ERP、HRM、PLM、SCM、电子商务。
也许很多人认为,信息化对于制造型企业提升效率、品质等方面有明显效果,但对于企业转型发挥的作用还是比较小的。对此IBM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信息化的确能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主要途径包括: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企业业务的拓展,从区域化的企业转变为全国运营的企业乃至实现全球化运作;通过强化企业间的供应链协作,使得以往大而全的企业实现专业化;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的业态,向高利润区转移;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变革企业的运营模式。
- 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 2012/06/25
- 分析提升电子商务信用的五大策略 2012/06/25
- 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2/06/25
- 基于B2B电子商务平台信用管理问题研究 2012/06/21
-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和对策 2012/06/2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专项的通知 2012/06/25
- 电子商务立法全面启动 专家建议加强网络交易监管 2012/06/25
- 电子商务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分析 2012/06/21
- 电商立法监管“促销乱象” 2012/06/25
- 医药电商行业烧钱严重 企业看重业务核心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