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背景:
5月10日上午9时许,云南省巧家县一个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发生一起爆炸案件,导致4人死亡、16人受伤。案件发生后, 微博上一度传言是一女子因对征地拆迁不满而实施爆炸。而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却与此大相径庭,显示是一据称“仇恨社会”的年轻男子所为。此后,警方的结论一直受到网络和社会上部分人士的质疑。而警方也多次针对社会的质疑声音不断释放证据,进行回应。
嘉宾:
赵云泽,博士,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
主持人:您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在这次突发事件中,应对是否得当?信息公开是否及时、到位?有什么值得总结之处?
赵云泽:我觉得当地政府部门在处理这起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首先对“信息公开”的认识上可能还不够。“信息公开”中的“公开”是要尽量对更多的媒体和公众进行“公开”,而不是只对少数;现在的情况是现场的视频只对两家中央媒体和一家省级媒体公开,这个“公开”显然打了很大的折扣,对于平息舆论显然是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的。
其次,“信息公开”是要公开确凿的事实和细节,而不是快速给出一个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的“结论”。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当地政府官员所承受的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危机事件并不会因为当地政府快速给出“定论”而停止发酵,如果结论经不起推敲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对于案件的推断和论证,地方官员或者发言人要用证据来说话,不能用“拍胸脯”的方式来保证,这种发言方式本身是不科学、严谨的。此前在“7.23温州动车事故”中发言人类似的发言方式已经有过教训。
第四,地方政府要直面矛盾,只有具备了这种勇气才能真正取信于民、平息舆论。中央一直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达社情民意”,在这个事件当中,由于案发大厅有办理拆迁补偿的业务、遇难者中有国土局干部等因素,矛盾的焦点一开始便指向敏感的拆迁问题,所以这件事情表现出的关键点是“凶手到底是谁”的问题,但发力点是“当地拆迁到底怎么样”的问题。因此,当地的拆迁问题,可能是当地群众在事发前已经非常关注,或者是事发后希望受到上级政府部门关注的“社情”和“民意”,因此当地政府不能对这个情况刻意回避。
张贴在包谷垴乡派出所门口的赵登用图像。
主持人:为何网友对于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心存疑虑?对于如何平息公众的质疑,您有什么建议?
赵云泽:网友对于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存有一定的疑虑,主要还在于现有的证据还不能够完全消除案件当中的疑点。对于平息公众的质疑,当地政府可能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加大对案件的调查力度,争取早日对案件的细节能够有更充分的证据支撑,比如“炸药的来源”、“凶手如何掌握爆炸技术”等关键问题。二是,解决当地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矛盾。如果征地问题是当地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它是这是舆论漩涡中“较劲”的地方,当地政府如果能以积极的姿态调查这方面问题,不但这次舆论关注的热度会极大降低,而且也会消除今后这样恶性事件再发生的隐患。
主持人:我们观察到一个趋势,更多的专业人士已经介入对此事件的评论。比方说,有心理分析人士认为,犯罪人心理不符合“报复社会”的特征:报复社会者一般选择在室外,针对不特定无防御人群,让自己意识到是在报复社会而不是作案,但嫌犯选择的是便民服务大厅;报复社会者无论是否想死,一般不会以爆炸的方式让自己也死。一旦有更多的专业人士介入,会不会形成当年“华南虎事件”的翻版?
赵云泽:在今天的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社会热点事件会被社会各方面人士快速关注。尤其是进入WEB2.0时代,人人都可以在自媒体上发言。如果当地政府公布的结论中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可能会吸引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到网络媒体的讨论当中。应当说,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既是对当地政府的一股监督、督促的力量,而且,当地政府也可以从这些参与的言论当中汲取有建设性的思路。会不会成为“华南虎事件”的翻版,首先要看“这张照片”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假的!
- 【舆情分析】“营养餐”事件暴露政府“粗放式”危机应对弊端 2012/06/12
- 行业协会“修改”洗浴业霸王条款 展开信用评价 2012/06/07
- 【舆情分析】养成健康的社会心态并非一日之功 2012/06/25
- 为何重提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2012/06/19
- “南京短信”暴露平台贷款风险 2012/06/12
- 消协炮轰苹果获网友支持:苹果与维修商仍沉默 2012/06/25
- 以网站绩效评估促电子政务发展分析 2012/06/13
- 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分析 2012/06/13
- 【贴吧】深圳举报政府采购违规行为最高可奖十万元 2012/06/08
- 陕西拟建食品行业黑名单制度 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