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其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大祠堂》目前正在新疆卫视播出。此消息一出,收视率这个业界头疼又无奈的行业标准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而收视率此前成为行业乃至公众关注焦点要上朔至两年前的7月,《人民日报》有关“收视率造假,样本户污染”的系列报道。为什么两年来,收视率造假行为没有被制止,或是呈现健康态势,反而严重程度愈演愈烈,收视率造假的根源在哪呢?
收视率造假愈演愈烈
业内对收视率合理性和真实性的质疑从未停止。从2005年以来,发生过四件有关收视率的大事件,让公众愈加了解和关注“收视率”这一关系到部分电视台上亿元经济利益链条的核心词。
2005年,崔永元说出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直到现在也成为被引用最多的名句。其实,收视率数据本身并无好坏,但如何合理地利用收视率需当别论。从2010年7月1日起,《人民日报》短时间内连续进行系列报道,对“个别卫视‘收买’样本户电视收视率发现造假行为”进行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我对收视率的研究多是在人文角度,比如唯收视率论不合理、不能唯收视马首是瞻等,但《人民日报》的报道首次从技术层面揭批造假的过程,调查深入而细致,这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2012年4月,前索福瑞总经理王兰柱开设微博,并公布了辞职的消息。有不少猜测认为,因为王兰柱发现公司高层和某些数据公司有勾结造假行为,受到威胁主动辞职,但王兰柱本人均予以否认。上周,王建锋公开真实身份,在微博上揭批某公司可以运作收视造假,短时间内引发诸多媒体关注。
按照王建锋的说法,对方承诺,一部戏(30集)一年需支付5000万的费用便可进入前十。且该公司为了证明此言不虚,三天内竟然真的让收视率经历过山车式的变化,从大约0.1到1.0左右再回到原有的数据,令人咋舌。如此惊人且可控的变化,想必比控制收视样本户的手段更加高超。
业内人士见怪不怪
多年来,收视率造假如同“皇帝的新衣”,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却因无凭无据只能听之任之。某电视台购片负责人坦言,“购买一部剧要进行收视评估,如果以不看好收视率拒绝购买,有的出品方就会以‘收视率不用担心’让你打消顾虑,因为有专业的公司去做收视率,而出品方只需付钱即可,这样的事儿在业内并不新鲜,也并不罕见。”
还有一些明显的异常现象,“某剧在上海地面播出时本地收视平平,随后在邻近地区的卫视上星播出,上海本地的收视竟然出奇的高,超出了上海地面首播的数据。这在业内是反常的现象。”通俗的现象也能说明问题,不久前微博上有一幅告示的图片,张贴在杭州某小区内,让样本户去领取500元购物券。
明知收视率已失去可信度,但在尚未出现某种更为合理且客观的评估体系之前,收视率仍然是电视行业的“硬通货”。中国传媒大学刘燕南教授认为,“收视率在国外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既然存在了这么久,那么就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刘燕南教授说,“不仅我国存在这种现象,国外也有收视率造假行为。日本曾有一家电视台的某节目制片人为了提高收视率,被查出造假行为,除了本人辞职外,对他所在电视台的领导都予以了严惩。”
收视造假源于利益驱动
时统宇回想起两年前《人民日报》系列报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用了“震撼”二字,甚至一些小标题都让他记忆深刻:“收视率假得很也黑得很”、“我是如何配合电视台的”、“锁定频道就给钱”、“电视台鼻子真灵”、“骚扰电话没完没了”、“合作行情看涨”等。
但被问及对此次“王建锋爆料收视率造假黑幕”一事,时统宇则持保留意见。“这次事件的双方是收视率造假的利益相关方,都是商业公司,我对爆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持保留态度,更愿意过一段时间再看看。”
刘燕南教授的看法是,“看到这则消息,震惊倒谈不上,但有人愿意站出来揭露所谓的真相,说明事态的发展更严重了。而且造假的公司太明目张胆,太猖獗了,完全是公司化的运作。造假者的存在都是受利益驱动,第一要利润丰厚,第二,违法成本低。从目前看,收视率造假这两点是都满足。”时统宇的观点同样如此,“收视率造假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买卖双方都有利可图,提供的造假数据既可以让电视台有更加丰厚的广告收入,专业的公司也可以得到超值的商业回报。”
对此,刘燕南教授也不禁发问,“两年前《人民日报》已经揭露了这种事情,为什么会愈演愈烈?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制约是无效的,为什么?虽然这个行业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但为何类似‘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会蔓延开来,管理层和监管层有必要进行反思。”
- 企业应坚守诚信 方能杜绝危机 2011/09/05
- 夫妻作坊加工假酒 丝袜过滤出“牛栏山” 2012/07/30
- 信用体系与监管缺位 电子商务的诚信现实之痛 2011/09/02
- 质检总局查处酒类违法案件354起 2012/07/24
- 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两起制售假冒茅台酒案 2012/07/24
- 【贴吧】马云复盘欺诈门:诈骗团伙潜伏阿里策反员工 2011/10/10
- 乐百氏铜绿假单胞菌超标 过多饮用或可致腹泻 2012/07/10
- 红烧鸡翅两次下锅不见熟 行家:疑注入食用胶和水 2012/07/16
- 娃哈哈桶装水被查卫生不达标 消毒设备成摆设 2012/08/07
- 中国企业因信用缺失每年损失6000亿元 201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