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容控制
Twitter新的商业模式继续成为社交网站行业的热门话题,包括对Twitter是否正走向错误道路的大讨论,原因是Twitter正试图加强对其网络内的内容控制,以便能通过广告创收。硅谷知名创业者道尔顿·考德威尔(Dalton Caldwell)宣称,Twitter应该打造一个向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而营销大师塞斯·戈丁(Seth Godin)也认为,这是Twitter迄今最好的商业模式——而非去追逐广告收入。
与此同时,博客先驱戴夫·韦纳(Dave Winer)的观点则略有不同:他认为Twitter应该向那些在其网络中创造价值的用户付费。不过,上述两项提议的共同之处或许超出大家想象。戈丁在他的博文中说,如果将创造广告营收而非满足用户需求放在首位,那么Twitter就走上了一条与电视行业一样的发展道路。
戈丁说,电视网络或电视频道的真正客户不是观众,而是付费制作节目的广告商。同样的现象还存在于报纸行业。我最近在博客中谈到《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的转型时曾说过,在报纸将读者作为主要营收来源后,这个行业将发生彻底变化。
戈丁说,如果像Twitter这样的企业专注于广告业务,他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将广告商的需求放在首位往往会破坏这些企业的当前业务——因为这种做法恰好与读者的需要相矛盾。
寻求利润最大化
正如戈丁所说:“如果他们无情兜售用户的注意力,他们会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广告商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而用户则希望避免受到广告商付费活动的打扰。一旦用户觉得他们受困于一种没有替代的媒介而难以解脱,同时这种媒介还会以某种方式向他们收费,双方的关系便会日趋紧张。”
Facebook也面临着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作为一家让人们能与朋友建立联系的社交网站,Facebook目前深受用户欢迎,但其商业化战略则试图打断和利用这些联系以满足广告商的需要——这恐怕会对许多用户的体验带来不利影响。WPP董事长苏铭天(Martin Sorrel)一直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即正如我们所知,广告是否会与社交网络相兼容。
戈丁的解决之道类似于考德威尔新投资的公司App.net所采用的模式:考德威尔希望将跟用户和开发商收取的费用作为其网络的主要营收来源,而戈丁也认为Twitter应该就各种可能会受到高级用户欢迎的功能向他们收费,如先进的分析或身份验证工具。
戈丁的核心观点是,这会使得Twitter的利益与用户的利益相吻合,而最终结果对双方都更有利:“网站提出的每个决定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做才能让用户更满意?免费是不错的想法,可一旦导致用户与广告商产生冲突,免费也就失去了意义。”
韦纳在最新博文中称,Twitter应该朝着戈丁所建议的商业模式的相反方向努力:Twitter应该与具有与名人一样关注度的高级用户——不一定是影视明星,但可能是知名科技创新者——建立合作,向他们提供利润分成。韦纳认为,Twitter的部分价值是由这些用户创造的,他们从自己创造的价值的商业化中获得好处理所当然。
面临用户流失风险
韦纳认为,除非Twitter采取措施努力去留住此类用户,否则这些用户可能会转而采用竞争对手的服务——无论是Google+,还是其他能满足这部分用户需要的社交网站。Twitter的竞争对手Status.net因与名人用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而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此举尚不足以令其获得太多的关注。
韦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建议与戈丁的并不矛盾,作为差异化商业战略的一部分,Twitter既可以向部分用户收费,又可以向其他用户付费。正如他在博文中所指出的:“你的用户并不是全都一样的。有些人将他们输出的内容视作劳动产品,他们十分在乎这些内容,毕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他们希望那些使用自己内容的人付费。”
作为对考德威尔App.net式商业模式建议的回应,风险投资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执行合伙人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在一篇讨论免费模式优点的博文中指出,Twitter等社交网站若想实现用户最大化,达到成为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规模,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广告的支持。威尔逊或许是对的,但规模是最重要的吗?为达到规模而起的竞争是不是会毁掉社交网站呢?
戈丁和其他专家均指出,广告具有破坏社交网站与用户良好关系的潜力。我们已经从Twitter封杀盖伊·亚当斯(Guy Adams)帐号的事件中看到了这种迹象。由于抨击Twitter的企业合作伙伴,《独立报》通讯记者亚当斯的帐号被封杀。
戈丁、考德威尔、韦纳等人所提议的商业模式的好处是,它们尽可能以用户为中心,这样,用户与网站之间关系恶化的可能性会更小,但还会牺牲威尔逊所说的规模。为了用户而牺牲网站规模,这种交易值得吗?
- 宏图三胞等获电商信用认证 为3C电商行业领航 2012/05/22
- 315聚焦网购投诉 BCP信用投诉中心助消费者维权 2012/03/14
- 电商发展 引入信用认证机制势在必行 2012/03/20
- BCP监管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促信用体系建设 2012/09/05
- 去哪儿网双节产品信息更新滞后 团购酒店没房间 2012/10/15
- 调查称六成人放弃网购欺诈维权认倒霉 2012/04/12
- 第三方信用监管消除网购“猫腻” 2011/11/30
- 电商信用认证 助推网络安全购物 2011/08/31
- 网站是系统错误还是无信用 2011/10/09
- BCP信用投诉中心:为消费者解决购物后顾之忧 2011/11/04


- 搭载区域商务信用平台 促商务信用建设
- 南山光明再现丑闻 乳制品企业疑似集体...
- 2012中国行业信用评价推广与应用研...
- “库巴购物网”频频遭投诉 电商再遇冰...
- 淘宝漏洞衍生灰色产业链 电商信用面临...
- 纳纳购案终结 消费者赢了名誉输了金钱
- 商战变“火拼” 无序竞争亟待信用监管
- 奢侈品电商成掘金点 信用监管保障健康...
- BCP参展第三届网交会 加快信用认证...
- 2012年重点战略合作项目推介会圆满...
- 3C电商大战火热 信用或成制胜要诀
- 电商跨界容易越界难 行业亟需信用“无...
- 童装行业问题多 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 电商618血战拼价格难觅“又一春”
- “寿衣门”呼吁网购评价体系亟待重建
- 共建诚信家园 同铸食药安全
- BCP携认证网站参展2012网购会
- 第二届北京电商大讲堂:“服装电商的蓝...